这场毕业典礼,校长最看重什么?
6月18日,上海科技大学举行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江绵恒校长的致辞照例引起各方关注。题为《做有担当、有本领、有毅力的创新者 ——江绵恒校长在上科大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的演讲不仅透出极大的信息量,还让各界看到了一位教育战略家“最看重”的是什么?
一、看重“双一流”背后的整体进步
大家都知道办一所大学不容易,而要办一所“双一流”更不容易。上科大建校之初,并没有“双一流”这个词汇(附注1),用9年时间跻身“双一流”,学校起步与发展有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一开始就是国家科教融合战略部署的一部分;一开始就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一开始就定位为学习国际标准的顶尖研究型高校;一开始就得到中科院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学校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逐步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当中国高等教育采用“双一流”建设标准时,也正是国家大力强化基础学科研究之时,我国高等教育快步发展追赶世界先进之时,以科教融合办学体制为特征的上科大很自然地在多个方面跻身其列。要是最初就光瞄准国内“双一流”标准,那很可能为了考核、排名而去刻意准备一些硬件,就可能缺乏更高的站位,可能失去办学的初心,可能偏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可能难有更大的发展格局,更快的发展速度,更长远的发展动力。
江校长认为“上科大的进步是全方位的”,“10年来,上科大始终坚守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辛勤耕耘,创业奋进,从不起眼的萌芽幼苗,成长为中国新型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一员,并在去年跨入了‘双一流’建设的行列。”今年9月,上科大将举办庆祝建校十周年系列活动,届时,各方面的成果都将集中展示,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着。
二、看重“纯血统”背后的双向奔赴
最初,上科大是从先从硕士、博士起培养,后才有本科招生,经过9年的培养,一部分学生在本校完成了本硕博贯通的学习。用民间的话说,这些同学就是上科大“纯血统”的因子。这些同学当初以高分选择了上科大,上科大对他们的培养能让他们适应社会吗?找得到好工作吗?这显然是很多人特别是家长们关心的大事。连江校长也说:“你们当时的选择是有勇气的,也是非常有远见的。所以今天我要特别祝贺你们,也要特别感谢你们!”这是因为,当初的双向奔赴结出了硕果。
在2023届博士毕业生中,有9位同学是第一届入学的2014级本科生,这意味着上科大首次拥有了在校连续完成全部高等学业的毕业生。王新宇是上科大招收的首届本科生,也是信息学院首届获得上科大学位的博士毕业生。他已成功入职令很多人羡慕的阿里巴巴达摩院,他与同学的经历一次次打破了当年很多人“新学校毕业出来哪个单位要?”的质疑,也证明了当年和近几年入职的上科大年轻教授们有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其融贯中西的教学方式产出了突出的教学质量。
如今,“纯血统”引来了更多的双向奔赴:更多优秀的高考学子选择了上科大而并不犹豫,更多人选择在本校保研、考研而并不觉得“低人一等”,更多人从本校毕业就业而信心倍增。学校鼓励学生出去“见世面”,鼓励自主创业,也鼓励更多的双向奔赴!
三、看重“开门红”背后的稳打稳扎
上科大从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开始就实现了“开门红”。但最初的专业还不够多,主要是专业体系还不够健全,逐步健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那么新开一个什么专业好?新开的专业能否办好?对于每一个新专业的学生来说,“吃螃蟹”的滋味还是有些忐忑的。但实际上,上科大对新开的专业是比较慎重的,也是有着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其他硬件支撑的,因为新开专业的前沿性、特色性和辨识度鲜明,从未机械地照搬照抄,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上科大并不急于上马更多专业,而是条件成熟一个就创建一个,务必办一个成一个精一个。
这次毕业典礼上江校长就宣布了:第一届的数学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大多数将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实现了首届数学专业毕业生培养的“开门红”。后面几年还会连续有创业与管理学院(2024年)、创意与艺术学院(2025年)、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26年)的新毕业生,“这预示着我们上科大基业长青、生机勃勃”。这对于很多习惯于看“有没有毕业生先例?”的高考生家长们,无疑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今后还会有医学院及其他专业招生,同样会精心筹备,高标运行,确保成功。
四、看重“疫情考”背后的管理优势
这届毕业生的特殊之处,就是本科4年有3年经历疫情考验,研究生3年则有2年半经历疫情考验。
我们常听到议论说疫情3年,一些学校该有的实习没有实习,该有的考核标准没能严格执行,线上替代线下的很多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效果受到质疑,甚至学习时间总量也被打了折扣。但这样的事情在上科大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小规模招生,学校有足够的空间隔离学子,充足的保障条件也保证了学生在校的安全,物资储备也做到了应有尽有,没有出现因大规模聚集而必须遣散学生回家上网课的情况。校园感染率几乎是高校界最低的,因疫情放假几乎是最少的,恢复线下授课几乎是最快的。这3年家长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没怎么耽误”“在学校比在家更放心”“不出校门埋头实验室效率更高”……所以江校长自豪地说“教育教学没有减量,科研活动没有停摆,培养质量没有缩水。”这样的管理优势,是报名上科大时谁都没想到的,但经历了疫情考验,效果就自然显现了。这是一份“意外的收获”。
3年疫情,上科大教育的出口是更高了,而不是降低了。那么后疫情时代还会有什么呢?我们相信,有前面3年的考验,校方的管理经验更加成熟,也会诞生出更多的管理绩效和教学成果。
五、看重“中转站”背后的无限可能
本科生25%获得境外留学,其中66% 为全球排名前100高校;60%境内升学学生皆被双一流大学录取;8%选择就业。硕士毕业生73%选择就业,7%和8%分别选择在境外和境内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生54%选择就业,6%和13%分别选择境外和境内博士后工作。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70% 前往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就业。有6位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学生毕业有好出路,学生自己是最高兴的,家长也由衷地庆幸当初的选择,教授们也感到十分自豪,但作为校长看得更远:他在思考学生走出校门是否初心依旧、勇于担当,是否动力十足、善作善成,是否保持定力、勇于探索?
江校长指出,“今天的毕业典礼只是你们人生的一个中转站而不是终点站,你们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他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寄语弄潮儿们“努力成为一名有责任的担当者、有本领的行动者、有毅力的探索者”。对此,他做了很详细的解读,表明他更加看重学生走出校门后的发展——那才是教育家培养的目标所在。
对于走出校门的学子,江校长相信他们有良好的基因传承:立志、成才、报国、裕民。但对于出去的毕业生,他还是要再次叮嘱。江校长不希望将国内外知名大学和机构的深造,或在高科技头部企业获得理想的职位和薪酬,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他提醒毕业生们不仅要看“脚下”,更要看“天下”。上科大人的初心就是“立志、成才、报国、裕民”,每一位毕业生要传承母校的创新基因,既要心怀“国之大者”,更要能打造“国之利器”,在此过程中才能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那么,从这个“中转站”出去就等于带上了“望远镜”。
对于走出校门的学子,江校长希望他们保持良好的上科风格:低调、务实、勤奋、实干。能够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细致、精致、极致。大家能理解校长的良苦用心:保持你在上科大的求学精神,保持你在实验室的严谨态度,保持你与周围人的良好沟通,把你的事业做到极致……如此,从这个“中转站”出去还需要加装“加速器”。
对于走出校门的学子,江校长希望他们远离不良的失败态度:抱怨、躲避、躺平、退出。江校长很清楚年轻人渴望成功,但提醒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总是盯着“位子”“帽子”“票子”,而要始终坚定追求目标,保持耐心和毅力。因为成功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我们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面对暂时的失败要有良好的科学的态度。是的,从这个“中转站”出去,你还可能经历一个个“中继站”。正如江校长所说:坚持就是胜利,奋斗成就未来。
【附注1】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2022年2月14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点击打开)确定共有147所入选,上科大等3所研究型大学入选。
本文图片和部分讲话引用,源自上海科技大学官方发布,用于学术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
精彩荐读
24所综合评价院校历年深造与高考情况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保研率 2022年江苏高考600分以上学校投档线(物理类)已有7所公布:深度观察江苏综合评价招生变化(2)
读懂综合评价简章:这所“双一流”综评三大变化意味着什么? 3年就业质量报告对比,这所高校有怎样的变化? 5年上升2.57倍,新晋“双一流”保研率迈入40%级预示着什么?
武书连2022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清华第二北大第五:毕业生质量最重要
上科大校领导连线常州迎新生交流会 上海特级校长张群:家庭教育大有可为,事在能为
引领区建设对浦东高校有何影响?对接世界一流高校有新的战略平台
一个小时恍若经历半个世纪——缘定上科大 她提前选择了这所“双一流”,高中老师:护送你去往我们做梦都不能至的远方
清华第一北大第二,第三是?国际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SC20总决赛亚洲前三强出炉
C7高校已有5所入驻张江科学城,十多所高校构成新的高科技“大学城”
高水平定位、高起点办学、高素质培养、高质量发展,校长致辞亮点多多
亚波评论钮维萍做客“教育面对面” 家庭教育电视访谈:亚波评论钮维萍谈《少年的你》
欢迎投稿原创稿件,欢迎媒体选用,转载请与本公号联系
评论是一种态度,评论是一种思想,评论应该是一种正能量。